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来源:江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如何?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中度流行地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在我国都有发生,尤其以甲、乙型肝炎在我国严重流行。
2、 人的一生中可能感染好几种肝炎吗?
目前确证有甲、乙、丙、丁、戊型5种肝炎,5种肝炎病毒间无亲缘关系。1个人一生中患过甲型肝炎,还可以患乙型肝炎,也可以患丙型、戊型肝炎,当然也可以发生重叠感染,如在乙肝感染过程中,也可以发生甲肝感染等。因此,人的一生中可以感染几种肝炎病毒。
3、 临床上将病毒性肝炎分为几型?
一般来说临床上分为5个型:(1)急性肝炎(2)慢性肝炎:又分为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3)重症肝炎:又分为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重症肝炎(4)淤胆型肝炎(5)肝炎后肝硬化
4、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首先是要管理好传染源。甲戊肝的主要传染源是潜伏期和急性期的病人,乙丙丁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其次要切断传播途径。甲戊肝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的,乙丙丁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密切接触、母婴传播。其三是保护易感人群。所有既往未感染过病毒性肝炎和未接种过肝炎疫苗者都是病毒性肝炎易感者。
5、 肝炎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心情舒畅 中医认为怒伤肝,因此肝病患者应有乐观、豁达的精神。
防止疲劳 急性肝炎要在肝功能稳定1年后,慢性肝炎稳定2年后,方可从事繁重工作
预防交叉感染 注意日常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
6、 为什么不能生食甲壳类水产品?
甲肝病毒随着患者急性期粪便入水后很快与河、海水浮游物及河、海床淤泥相结合,极难解离洗脱,贝壳类的滤水器可以浓缩病毒,当人们食用污染了解甲肝病毒的蚌类就可以引起感染和发病。
7、 为什么说新生儿和婴儿感染乙肝最危险
由于3岁以下的婴儿免疫功能不健全,感染HBV后很容易形成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产期感染HBV的新生儿,90%将发展成乙肝表面抗原慢性携带者,幼儿期感染的则有30%将成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8、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
乙肝病毒"大三阳"(指HBsAg、HBeAg、抗-HBc阳性)、乙肝病毒"小三阳"(指HBsAg、抗-HBe、抗-HBc阳性)或乙肝病毒1、5阳(指HBsAg、抗-HBc阳性)。这三种情况临床多见,并不能表示肝功能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大三阳"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小三阳"、"1、5阳"说明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明显降低,传染性弱。但如果HBV-DNA呈阳性,则有可能存在病毒变异,仍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有上述几种情况,肝功能正常,即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
9、 为什么有些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或低应答?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称为无应答,产生表面抗体滴度≤10mIU/ml为低应答,无应答或者低应答者在免疫人群中一般不超过10%。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如机体免疫功能、年龄等因素,另外与检测试剂质量差,检测方法不敏感等因素有关。对无应答或低应答的人常需要进行加强注射,或加大注射剂量,增加接种次数。
10、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输血和血液制品的患者和供血员、静脉毒瘾者均可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和血制品感染丙型肝炎;采血和血球回输的交叉污染;共用不洁注射器而造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2)丙型肝炎患者生活中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夫妻、子女、父母之间存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特别是在非输血传播的患者中可能占重要地位。
(3)母婴传播:大量研究表明HCV的母婴传播是存在的,并可分为宫内感染及分娩时传播及产后通过哺乳等传给婴儿。
(4)通过性传播:如丙型肝炎患者的同性恋及异性恋人、妓女等性混乱者均存在传播、感染丙型肝炎的可能。
(5)接受脏器移植者,均可通过血清抗-HCV阳性的器官移植供体、骨髓或术中大量输血而造成感染。
乙肝的最常见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解读
来源:江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文名 | 英文名 | 单项阳性有什么意义 |
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 | 阳性表示感染乙肝病毒,并不反映传染性强弱 |
乙肝表面抗体 | HBsAb(抗HBs) | 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感染有保护性免疫作用 |
乙肝e抗原 | HBeAg | 阳性说明传染性强 |
乙肝e抗体 | HBeAB(抗HBe) | 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 |
乙肝核心抗体 | HBcAB(抗HBc) | 阳性表示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
大三阳
中文名 | 英文名 | 结果 | 解读 |
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 | + | 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 |
乙肝表面抗体 | HBsAb(抗HBs) | - |
乙肝e抗原 | HBeAg | + |
乙肝e抗体 | HBeAB(抗HBe) | - |
乙肝核心抗体 | HBcAB(抗HBc) | + |
小三阳
中文名 | 英文名 | 结果 | 解读 |
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 | + | 大多数情况病毒复制减少,不过还是有传染性 |
乙肝表面抗体 | HBsAb(抗HBs) | - |
乙肝e抗原 | HBeAg | + |
乙肝e抗体 | HBeAB(抗HBe) | + |
乙肝核心抗体 | HBcAB(抗HBc) | + |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文名 | 英文名 | 结果 | 解读 |
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 | + | 乙肝病毒感染之潜伏期,前提是发现HBsAg半年以上,肝功能正常 |
乙肝表面抗体 | HBsAb(抗HBs) | - |
乙肝e抗原 | HBeAg | - |
乙肝e抗体 | HBeAB(抗HBe) | - |
乙肝核心抗体 | HBcAB(抗HBc) | - |
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反应
中文名 | 英文名 | 结果 | 解读 |
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 | - | 接种乙肝疫苗有免疫效果,或者较早前感染过乙肝病毒 |
乙肝表面抗体 | HBsAb(抗HBs) | + |
乙肝e抗原 | HBeAg | - |
乙肝e抗体 | HBeAB(抗HBe) | - |
乙肝核心抗体 | HBcAB(抗HBc) | - |
其他
中文名 | 英文名 | 结果 | 解读 |
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 | - | 过去和现在没有感染过HBV,建议注射疫苗 |
乙肝表面抗体 | HBsAb(抗HBs) | - |
乙肝e抗原 | HBeAg | - |
乙肝e抗体 | HBeAB(抗HBe) | - |
乙肝核心抗体 | HBcAB(抗HBc) | - |
中文名 | 英文名 | 结果 | 解读 |
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还未出现;(3)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 |
乙肝表面抗体 | HBsAb(抗HBs) | - |
乙肝e抗原 | HBeAg | - |
乙肝e抗体 | HBeAB(抗HBe) | - |
乙肝核心抗体 | HBcAB(抗HBc) | + |
中文名 | 英文名 | 结果 | 解读 |
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 | + | (1)急性HBV感染;(2)恢复期慢性HBsAg已携带者;(3)传染性弱 |
乙肝表面抗体 | HBsAb(抗HBs) | - |
乙肝e抗原 | HBeAg | - |
乙肝e抗体 | HBeAB(抗HBe) | - |
乙肝核心抗体 | HBcAB(抗HBc) | + |
中文名 | 英文名 | 结果 | 解读 |
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
乙肝表面抗体 | HBsAb(抗HBs) | + |
乙肝e抗原 | HBeAg | - |
乙肝e抗体 | HBeAB(抗HBe) | - |
乙肝核心抗体 | HBcAB(抗HBc) | + |
中文名 | 英文名 | 结果 | 解读 |
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者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
乙肝表面抗体 | HBsAb(抗HBs) | - |
乙肝e抗原 | HBeAg | - |
乙肝e抗体 | HBeAB(抗HBe) | + |
乙肝核心抗体 | HBcAB(抗HBc) | - |
中文名 | 英文名 | 结果 | 解读 |
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 | + |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或者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携带者,传染性弱 |
乙肝表面抗体 | HBsAb(抗HBs) | + |
乙肝e抗原 | HBeAg | - |
乙肝e抗体 | HBeAB(抗HBe) | - |
乙肝核心抗体 | HBcAB(抗HBc) | - |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来源:江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降低肿瘤发病率的唯一办法是病因预防。确定影响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寻找易感人群,是目前癌症预防的关键。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肿瘤发病率的变化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营养、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吸烟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原因。据统计,30%的肿瘤发病率都与长期吸烟有关,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更为密切,约有15%的吸烟者将有可能患肺癌。每日吸烟量越多,吸入得越深,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吸烟年限越长,所吸香烟内焦油含量越高,诱发肿瘤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此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其他某些肿瘤也和吸烟有一定关系,因为致癌物质可以经肺吸收,造成全身危害,诱发喉癌、食管癌、口腔癌、膀胱癌、肾癌、胰腺癌等。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健康意识也随之提高。随着冰箱的使用,摄入烟熏、腌制品的数量减少,健康的食品加工制作方式和饮食习惯,是近年来胃癌和食管癌发病率降低的直接原因。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个人卫生习惯的良性转变,以及定期的妇科体检是女性宫颈癌下降的主要原因,乙肝疫苗接种也为降低肝癌发病率创造了条件。
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是多种肿瘤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可能也是大肠癌、胰腺癌和乳腺癌发病增加的重要原因。
此外,感染、致癌因素的暴露也易诱发各种肿瘤的发生,如幽门螺旋杆菌可诱发胃癌,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发生有关,暴露于一些离子射线和大量的紫外线中,尤其是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也可以导致某些肿瘤,特别是皮肤癌等。
肿瘤并不可怕,三分之一的肿瘤可预防,三分之一的肿瘤如及早诊断可能治愈,合理而有效的治疗可使剩余三分之一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个人、家庭、社会都有责任帮助自己和他人防范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以促进健康。